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东帝汶(2021)
来源:商务部 | 作者:商务部 | 发布时间: 2022-02-15 | 78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RepublicofTimor-Leste)地处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国土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成立。近年来,东帝汶政治僵局持续,2020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一季度疫情迅速恶化,4月初遭遇50年不遇特大洪灾,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总体看,东帝汶社会治安状况平稳,在石油基金支持和国际社会援助下,东帝汶致力于抗击疫情和灾后重建,采取多项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东帝汶投资环境有以下特点:

 第一,政府内阁更迭频繁,治理能力有待提升。2018年6月第八届宪法政府上台以来,由于政党间纷争不断,东帝汶本届政府于2020年6月成立两年后才首次实现内阁完整,导致政府机构运转不灵,财政预算执行率偏低,2020年仅为83.5%,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据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通过对开办企业便利性、办理施工许可证、电力可获得性、等级财产、信贷可获得性、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8个指标对19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评估,东帝汶排名181位。

 第二,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水平落后。东帝汶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有66%的家庭从事农业活动,有14.17万个农场,农业占地21.9万公顷。东帝汶主要财政来源为油气收入,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单一结构短期内难有改观,经济多元化发展任重道远,民众缺乏谋生手段的现状依然存在,高失业率、高文盲率和高物价的“三高”问题严重阻碍了东帝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世界各国全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计划,致力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东帝汶未来石油市场和收入面临巨大挑战。

 第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东帝汶经济遭受严重冲击,2021年3月,据世界银行公布的《不均衡的复苏——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预测报告,2020年东帝汶经济下降7.3%,并预测2021年经济增长2.9%,但能否实现仍取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程度。2021年3月以来,东帝汶疫情形势急转直下,出现社区传播,确诊病例急剧攀升,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东帝汶政府被迫采取封国封城、切断与外部联系等防控措施。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经济将温和增长,增速为1.8%。

 第四,基础设施薄弱,中长期发展规划难以落实。2010年,东帝汶政府颁布国家2011-2030年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重点规划实施。11年来,部分道路得以修建,蒂坝港(TibarPort)集装箱码头建设正在推进,但油气产业至今未能起步,大部分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2021年4月初特大洪灾给市政设施、城市道路、农业各项基础设施造成较大毁坏,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粮食安全问题远未解决;贸易规模不大,贸易能力亟待提升,逆差难以减少;旅游资源不足,接待能力较弱,难以吸引境外游客。

 第五,国内油气环境趋稳,市场发展可期。东帝汶政府鼓励吸引外资,建国以来,陆续颁布实施和修订《劳动法》《私有投资法》《石油基金法》《石油活动法》《环境管理法》和《矿业法》等一系列法律。石油基金是东帝汶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命脉。2019年8月,东帝汶与澳大利亚互换照会,完成东澳海洋划界条约的生效程序。2020年,东帝汶石油基金滚存至创纪录的189.9亿美元。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油气收益稳定,划界权益清晰,使东帝汶经济发展具备了较为明朗的投资和发展前景。

 第六,加强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东帝汶是较小的岛国,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环境变化冲击,国家重视绿色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东帝汶批准了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希望通过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2019年,东帝汶获得绿色气候基金2200万美元的支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政府主要通过推动减少烧荒毁林、保护沿海红树林、增加绿化率、推动能源洁净使用等方式不断减少气候变化影响,实现绿色发展。

 自2002年5月建交以来,中国与东帝汶双边关系发展顺利,经贸交流合作持续深入。2016年3月,中东经贸合作联委会机制正式建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同年5月,驻东帝汶中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2020年9月,东帝汶成为中方首批全球5个“特别优惠关税待遇原产地证书在线签发系统”试点国家之一。中国支持东帝汶企业连续三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提供免费摊位。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东贸易额为1.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帝汶出口1.9亿美元,进口0.01亿美元,中国位居东帝汶第四大贸易伙伴。

 目前在东帝汶正式注册的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近20家,还有部分国内民营企业,在东帝汶开展工程承包、房地产、贸易、农渔业开发合作等业务。另有数千中国个体经营者在东帝汶从事劳务、建筑、商超、餐饮等行业。中国赴东帝汶投资的企业和个体经商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双边贸易,稳定东帝汶市场供应,提供就业机会,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促进东帝汶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看,东帝汶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体系和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经济发展处于百业待兴状态,政府施政和治理能力亟待提高。随着国家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依靠较大的石油收入储备,特别是东帝汶经济恢复计划、陆上油气勘探和未来南部海上油气田的开发和南部石油城项目建设的推进,将有持续的项目建设需求,带来较多的自有资金和其他各类资金投入,东帝汶有可能进入较快发展期。同时,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欧盟等对原产于东帝汶的绝大多数产品均实行免关税待遇,这些都将为中资企业和自然人在东帝汶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兴业创造良好商机。

 中资企业赴东帝汶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当地国情、政情、民情,研究该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市场调研,找准市场和投资契合点,结合国内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政策,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通过两国政府和工商界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东经贸联委会、中葡论坛和进口博览会等机制和平台作用,我们相信中东双边经贸合作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经商参赞耿协威

2021年6月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东帝汶(2021)<----点击获取报告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公共信息服务产品,供我国企业和读者免费下载使用。商务部拥有指南的著作权和版权。本单位不以赢利性为目的使用该指南,不以会员制方式在网站上谋取利益。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